到現在應該已經不用特別介紹海角七號這部片子了,所以在此也省略對海角七號的簡介,如果還有朋友不知道這部片子,請快點趕上歷史的進度吧。身為一部創記錄的國片,海角七號可說是臺灣電影史上的里程碑,而這歷史還沒有落幕,在期待著海角七號能夠延燒到怎樣的地步的同時,也希望從此過後臺灣的電影能夠從此邁入榮景,臺灣的電影沉默太久了。
不管你喜不喜歡這部片子,都不可否認海角七號對於臺灣的影響力,從一開始不被看好,到眾人爭相追逐,如果說海角七號是奇蹟,相信也不為過吧。話說到底誰不喜歡海角七號(嘆),水織爸爸在看海角七號一個多小時後,不管水織勸阻硬是放棄看完,直道說:「海角七號到底有什麼好看的」,對此水織只能安慰解釋,據導演說這部片子原本的設定是拍給二十幾歲還有夢想的年輕人看的,水織爸爸已經過期太久了(炸),所以一時間之還不能感受到海角七號傳達的意念吧。
海角七號主要是以兩條雙主線在進行故事,一條是在日據時代友子奶奶跟日籍教師無疾而終的戀情,七封離別之後來自海上的情書,隔了六十年後由日籍教師的女兒再寄回海角七號,晚到的情書隨著劇情一封封的道出,那份溫暖晚了、這份思念遲了,離別六十年人事物早已全非,但永恆的愛情映在時空當中,無論多久都叫人如此感傷不捨;而另一條線是由阿嘉跟友子,跟一群可愛的臺灣小人物,阿嘉是恆春到台北奮鬥的青年,但十五年後默然回到自己老家,繼父(恆春鄉鎮代表)為了阿嘉硬是找了份郵差的工作,同時也是想要化解與阿嘉之前的鴻溝(阿嘉不太能接受繼父的存在,另外阿嘉找到這份工作真該感謝茂伯博命摔車特技,那模樣真是有趣)。在第一天上工阿嘉就與警察勞馬發生衝突,往後阿嘉是該送信不送信,把信都丟在家裡,雖然很對不起沒有收到信的朋友,不過也幸好是如此才讓原本要退回日本的七封情書,有機會送到老奶奶友子的手中。
而在這條線的友子,她是一個來臺灣奮鬥的日本女孩,但是她的夢想並不順遂,現實的碰撞讓友子好幾度都想提著行李回日本,不過最後她總是忍了下來,在被迫接受監督恆春樂團的進度後(有個演唱會在恆春舉辦,特別請到日本的歌手過來,阿嘉的父親硬是爭取到開場樂團的演出,他說:既然要在恆春辦活動,就應該給當地人機會),這個機緣讓友子跟阿嘉相識,從仇人相對的關係變成愛人,不過也難怪友子會那麼困擾,這樣東湊西湊老的老、小的小組成的樂團,有誰能夠預見會有感動的演出(海角七號好像也是這樣),一個人遠在異鄉接手這樣麻煩的樂團,一邊還要應付日本方面的壓力,友子情緒可以想見;而也難怪阿嘉開始對友子不太友善樣,一來是阿嘉初時有點桀驁不遜,遇見勞馬指著狗罵的劇情,實在是好玩到不行,二來也是因為阿嘉好像有點聽不懂友子在說什麼(炸),兩個人都是好人,只是有點誤會。
後來經過許多事情,兩個人很甜蜜蜜的滾被被後(咳),友子發現丟在阿嘉家角落那,七封晚到的情書,不懂日文的阿嘉拆了信卻看不懂,七封情書也就被遺忘了,友子仔細閱讀信中的內容,深深的被信裡的思念與真摰的情意感動,並要阿嘉一定要找到信上的友子奶奶,阿嘉答應了。劇情演到這裡,算是個分水嶺,在這之前阿嘉、友子跟劇情的其他人物,彷彿都陷入某種現實的憂愁當中,阿嘉放棄夢想從台北回到恆春,友子在臺灣發展也屢屢碰壁,馬拉桑在奮力推廣小米酒且暗戀在飯店工作的女孩,大大的鋼琴總是談的忽快忽慢讓人配合不上,大大的母親有種不協調感,水蛙暗戀機車店老板娘(他是裡面的員工),不過就如大大母親所說,老板娘都不單有三單胞兒子,重要的是老板娘的老公還沒死阿,勞馬想念著離去的妻子,勞馬父親困擾兒子個性衝動、擔憂兒子的心情,從阿嘉跟友子滾被被(怎麼又特別強調一次)後一切的事情似乎都變的美好多了,當然也不是每個人都很好,像是茂伯(笑),他好不容易要脅爭取到表演的機會,但卻因為不會彈貝斯把這個機會讓給馬拉桑,『x的,我是國寶耶,我一定要上台演出』茂伯這樣一說,也替他得到搖鈴鼓的位置,茂伯哀怨的表情太有意思了,不過到最後茂伯還是如願以嘗帶著心愛的月琴上台演出,一切都很美好,是個很美好的結局。
阿嘉跟友子的愛情,以及友子奶奶跟日籍教師的情書,兩位女主角的名字相同,但際遇卻是全然不同,友子奶奶因為時代的無奈而與日籍教師分離,而友子後來受到賞識要回日本,阿嘉在送信給友子奶奶後,在恆春在海水與沙灘的見證下擁抱著友子,道:「留下來或我跟你走」,在這一刻無論友子做了怎樣的決定,他們的愛情已經完滿,如果友子奶奶跟日籍教師是淡淡的思念與無奈,那在這刻擁抱著對方的阿嘉跟友子是怎樣的幸福呢,很喜歡這樣的愛情。
而在愛情之外,恆春組成七拼八湊成立的樂團,為了演出放棄自己習慣的樂器,鎮長的話令人玩爾,會吹口琴應該就會彈貝斯(貝斯這個位置換了三個人),這理論不知道是從何而來,在海角七號有太多可愛的小人物,他們就好像生活在我們的周遭,好像在剛剛不久才看過他們出現,如此熟悉跟鄉土味讓人很難不喜歡海角七號這部片子,想把所有年輕人抓回來的鎮民代表、阿嘉的繼父,抱怨枉費家鄉的好山好水,年輕人都不願留下來發展,茂伯就像平時隨處可見的老人家,直率的坦然,一般來說在電影裡出現髒話都是要消音的(笑),不過茂伯罵起來實在太自然了,自然到一點都不覺得茂伯在罵髒話,水蛙對老板娘的愛淡淡的藏在心裡,傻傻純情的模樣讓人會心一笑,還有很多人,有著自己的故事也有著自己的可愛。
話題再回到樂團,為了演出放棄自己習慣的樂器,但到了最後他們還是用著自己擅長的樂器上台演出,茂伯彈了幾十年的月琴,終於可以在台上表演給大家知道,所謂舞台魅力到底是什麼?一定要有個標準的模樣嗎?在海角七號裡,我們可以感受到所謂的魅力,也就是最真實的自己,無論外在有多少現實,堅持自己的本性自己的模樣,那就是一種魅力。從此也可以知道,海角七號真是個具有夢想的電影,真的能感動年輕人為夢想而努力。
最後,在海角七號爆紅後,一堆討論都在說著海角七號,連帶也出現很多延伸與想法,像是友子奶奶跟日籍教師的劇情是不是跟後殖民意識有關,而導演自己是說他只是想要拍電影,沒有想那麼多,有時候水織會想為什麼一份感動要用那麼多的猜測,像是之前在看卡夫卡的書,有看到有人研究卡夫卡是受到什麼什麼影響,說實在的誰能替作者多說些什麼呢,不如好好的享受一份感覺吧,而海角七號正是一部這樣的電影,有很有趣的對話,很真實的一群小人物,很感人的愛情以及隔著六十年才到的情書。
如果你還不知道這份感動,別忘了一定要去看看海角七號這部電影。
2008/11/12
不管你喜不喜歡這部片子,都不可否認海角七號對於臺灣的影響力,從一開始不被看好,到眾人爭相追逐,如果說海角七號是奇蹟,相信也不為過吧。話說到底誰不喜歡海角七號(嘆),水織爸爸在看海角七號一個多小時後,不管水織勸阻硬是放棄看完,直道說:「海角七號到底有什麼好看的」,對此水織只能安慰解釋,據導演說這部片子原本的設定是拍給二十幾歲還有夢想的年輕人看的,水織爸爸已經過期太久了(炸),所以一時間之還不能感受到海角七號傳達的意念吧。
海角七號主要是以兩條雙主線在進行故事,一條是在日據時代友子奶奶跟日籍教師無疾而終的戀情,七封離別之後來自海上的情書,隔了六十年後由日籍教師的女兒再寄回海角七號,晚到的情書隨著劇情一封封的道出,那份溫暖晚了、這份思念遲了,離別六十年人事物早已全非,但永恆的愛情映在時空當中,無論多久都叫人如此感傷不捨;而另一條線是由阿嘉跟友子,跟一群可愛的臺灣小人物,阿嘉是恆春到台北奮鬥的青年,但十五年後默然回到自己老家,繼父(恆春鄉鎮代表)為了阿嘉硬是找了份郵差的工作,同時也是想要化解與阿嘉之前的鴻溝(阿嘉不太能接受繼父的存在,另外阿嘉找到這份工作真該感謝茂伯博命摔車特技,那模樣真是有趣)。在第一天上工阿嘉就與警察勞馬發生衝突,往後阿嘉是該送信不送信,把信都丟在家裡,雖然很對不起沒有收到信的朋友,不過也幸好是如此才讓原本要退回日本的七封情書,有機會送到老奶奶友子的手中。
而在這條線的友子,她是一個來臺灣奮鬥的日本女孩,但是她的夢想並不順遂,現實的碰撞讓友子好幾度都想提著行李回日本,不過最後她總是忍了下來,在被迫接受監督恆春樂團的進度後(有個演唱會在恆春舉辦,特別請到日本的歌手過來,阿嘉的父親硬是爭取到開場樂團的演出,他說:既然要在恆春辦活動,就應該給當地人機會),這個機緣讓友子跟阿嘉相識,從仇人相對的關係變成愛人,不過也難怪友子會那麼困擾,這樣東湊西湊老的老、小的小組成的樂團,有誰能夠預見會有感動的演出(海角七號好像也是這樣),一個人遠在異鄉接手這樣麻煩的樂團,一邊還要應付日本方面的壓力,友子情緒可以想見;而也難怪阿嘉開始對友子不太友善樣,一來是阿嘉初時有點桀驁不遜,遇見勞馬指著狗罵的劇情,實在是好玩到不行,二來也是因為阿嘉好像有點聽不懂友子在說什麼(炸),兩個人都是好人,只是有點誤會。
後來經過許多事情,兩個人很甜蜜蜜的滾被被後(咳),友子發現丟在阿嘉家角落那,七封晚到的情書,不懂日文的阿嘉拆了信卻看不懂,七封情書也就被遺忘了,友子仔細閱讀信中的內容,深深的被信裡的思念與真摰的情意感動,並要阿嘉一定要找到信上的友子奶奶,阿嘉答應了。劇情演到這裡,算是個分水嶺,在這之前阿嘉、友子跟劇情的其他人物,彷彿都陷入某種現實的憂愁當中,阿嘉放棄夢想從台北回到恆春,友子在臺灣發展也屢屢碰壁,馬拉桑在奮力推廣小米酒且暗戀在飯店工作的女孩,大大的鋼琴總是談的忽快忽慢讓人配合不上,大大的母親有種不協調感,水蛙暗戀機車店老板娘(他是裡面的員工),不過就如大大母親所說,老板娘都不單有三單胞兒子,重要的是老板娘的老公還沒死阿,勞馬想念著離去的妻子,勞馬父親困擾兒子個性衝動、擔憂兒子的心情,從阿嘉跟友子滾被被(怎麼又特別強調一次)後一切的事情似乎都變的美好多了,當然也不是每個人都很好,像是茂伯(笑),他好不容易要脅爭取到表演的機會,但卻因為不會彈貝斯把這個機會讓給馬拉桑,『x的,我是國寶耶,我一定要上台演出』茂伯這樣一說,也替他得到搖鈴鼓的位置,茂伯哀怨的表情太有意思了,不過到最後茂伯還是如願以嘗帶著心愛的月琴上台演出,一切都很美好,是個很美好的結局。
阿嘉跟友子的愛情,以及友子奶奶跟日籍教師的情書,兩位女主角的名字相同,但際遇卻是全然不同,友子奶奶因為時代的無奈而與日籍教師分離,而友子後來受到賞識要回日本,阿嘉在送信給友子奶奶後,在恆春在海水與沙灘的見證下擁抱著友子,道:「留下來或我跟你走」,在這一刻無論友子做了怎樣的決定,他們的愛情已經完滿,如果友子奶奶跟日籍教師是淡淡的思念與無奈,那在這刻擁抱著對方的阿嘉跟友子是怎樣的幸福呢,很喜歡這樣的愛情。
而在愛情之外,恆春組成七拼八湊成立的樂團,為了演出放棄自己習慣的樂器,鎮長的話令人玩爾,會吹口琴應該就會彈貝斯(貝斯這個位置換了三個人),這理論不知道是從何而來,在海角七號有太多可愛的小人物,他們就好像生活在我們的周遭,好像在剛剛不久才看過他們出現,如此熟悉跟鄉土味讓人很難不喜歡海角七號這部片子,想把所有年輕人抓回來的鎮民代表、阿嘉的繼父,抱怨枉費家鄉的好山好水,年輕人都不願留下來發展,茂伯就像平時隨處可見的老人家,直率的坦然,一般來說在電影裡出現髒話都是要消音的(笑),不過茂伯罵起來實在太自然了,自然到一點都不覺得茂伯在罵髒話,水蛙對老板娘的愛淡淡的藏在心裡,傻傻純情的模樣讓人會心一笑,還有很多人,有著自己的故事也有著自己的可愛。
話題再回到樂團,為了演出放棄自己習慣的樂器,但到了最後他們還是用著自己擅長的樂器上台演出,茂伯彈了幾十年的月琴,終於可以在台上表演給大家知道,所謂舞台魅力到底是什麼?一定要有個標準的模樣嗎?在海角七號裡,我們可以感受到所謂的魅力,也就是最真實的自己,無論外在有多少現實,堅持自己的本性自己的模樣,那就是一種魅力。從此也可以知道,海角七號真是個具有夢想的電影,真的能感動年輕人為夢想而努力。
最後,在海角七號爆紅後,一堆討論都在說著海角七號,連帶也出現很多延伸與想法,像是友子奶奶跟日籍教師的劇情是不是跟後殖民意識有關,而導演自己是說他只是想要拍電影,沒有想那麼多,有時候水織會想為什麼一份感動要用那麼多的猜測,像是之前在看卡夫卡的書,有看到有人研究卡夫卡是受到什麼什麼影響,說實在的誰能替作者多說些什麼呢,不如好好的享受一份感覺吧,而海角七號正是一部這樣的電影,有很有趣的對話,很真實的一群小人物,很感人的愛情以及隔著六十年才到的情書。
如果你還不知道這份感動,別忘了一定要去看看海角七號這部電影。
2008/11/12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