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其實水織很少那麼認真寫東西,在神州二蒼玄泣第三、四集東瀛線將要結束時,水織曾經有寫過觀後感,因而想說把東瀛線做個整理,但寫寫才發現好像是挺無聊的文章,不過都已經寫了就很努力的寫完了,如果有耐心的話,請大家不妨往下看吧。話說,糟糕連前言都寫的那麼無聊,水織身上的搞笑細胞到底到哪去了,快回來阿(淚奔)。
東瀛線主要可以分為兩個時期,以八山柱之戰,軍神落敗為分界點。
東瀛線開端,是在莫召奴返回東瀛,其目的是為了阻止東瀛的開疆大計,這段時期東瀛的政局是軍神掌神風營,真田龍政為太宰,岩堂將軍任太政大臣,而開疆計畫正是與東瀛政局角力有關,長久以來軍權跟政權皆被軍神跟真田龍政掌握,岩堂將軍只得淪落虛位,為了奪回實權,岩堂將軍費盡心機取得天皇信任,並唆使天皇進攻中原開疆闢土。
而軍神跟真田龍政皆忠心效命於天皇,是故雖然他們並不認同開疆計畫,但也必須遵守天皇御令,岩堂將軍此舉用意,真田龍政曾在劇中說明,戰爭是很耗費民生的開銷,如果真要打仗,真田龍政必然要加重賦稅以維持軍需,賦稅一增,真田龍政的威望也隨之下降。而軍神若是在開疆計畫裡戰敗,也會成為岩堂將軍的藉口,使得軍神無法再掌神風營,所以開疆大計是岩堂將軍想要算計真田龍政跟軍神的計策。在這段時期鬼之瞳成為各方爭奪的目標,莫召奴想取得鬼之瞳來阻止開疆大計,東瀛幕府想得到鬼之瞳啟開疆大計,而太歲是欲用鬼之瞳奪回鬼祭政權。三方爭奪到最後,太歲中途退場,軍神在考量後,採取最低傷害的方法,與一頁書約戰八山柱,勝者得鬼之瞳。
八山柱一戰,一頁書奮戰軍神,最終以些微的差距贏的鬼之瞳,東瀛線到此做了分界,鬼之瞳既失,開疆大計也隨之受阻,除了軍需問題外,莫召奴必然也會用鬼之瞳內的血誓書,要脅各地領主阻止開疆計畫。八山柱之戰後,東瀛維持許久的安定政局起了變化,軍神跟真田龍政的下台,似乎成了必然的事情,而這也正是岩堂將軍想要的結果。
到此東瀛線進入第二階段,在軍神離開後,真田龍政以白狐夜赦重回東瀛政壇,岩堂將軍則是想利用良峰貞義取代真田龍政的位置,岩堂將軍也深知自己並沒有真田龍政在處理政事的才幹。而岩堂將軍會選上良峰貞義,一是看上良峰貞義的智謀手腕外,二也跟良峰貞義易控制度有關,在落日故鄉事件後,良峰貞義跟莫召奴的好友關係,成為控制良峰貞義的把柄,在加上阪良城眾人的安危,種種條件使得良峰貞義就算不想效忠,也得被迫效忠,岩堂將軍撥動算盤,但沒想到這一切不過只是落入真田龍政的算計裡。
這段時期神風營大將的位置,成了真田龍政與岩堂將軍角力的目標,真田龍政找上拳聖合作,以闖入神風營開啟神風營大將爭奪戰,拳聖雖然因此而在天皇面前聲名大噪,真田龍政也順勢想推舉拳聖,但殺死伊藤少將的罪名,使得岩堂方面有話可說,良峰貞義提出兩方各派一人,勝者得神風營大將之位。
真田龍政曾說:『要以最少的犧牲換取政權的轉移。』而真田龍政跟良峰貞義的合作,正是其中的重要關鍵,雖然良峰貞義表面看起來是在幫忙岩堂將軍,真田龍政表面是有意跟拳聖合作,但其實良峰貞義跟真田龍政,是利用岩堂將軍跟拳聖的互相牽制,來達到以最少的犧牲換取政權的轉移。
首先是在削弱岩堂將軍的勢力方面,岩堂將軍的心腹,京極鬼彥被派往中原,一開始就不在東瀛線內,阿部中將在神風營眾人在海邊送別軍神時,由服部中將操控監視忍者提供假訊息給岩堂將軍,雖然在劇情裡並沒有實際提到阿部中將,不過可以想見岩堂將軍肯定會因此對阿部中將有所猜疑,而羅觀大僧正,更是在真田龍政跟良峰貞義的合作之下,利用由拳聖了結羅觀大僧正,到此岩堂將軍心腹盡除。
其實一開始真田龍政找上拳聖合作,便不是真心想要助拳聖登上神風營大將之位,真田龍政的用意,不過只是想要借著拳聖只憑自身利益,凡事皆不擇手段的作風,利用拳聖成功的剪除岩堂將軍的心腹,並且穩固良峰貞義在岩堂勢力的地位,使得岩堂將軍在被軍神捲軸炸死後,良峰貞義能夠毫無阻礙的承繼岩堂將軍留下的勢力。
而既然真田龍政無意推舉,拳聖登上神風營大將之位,那麼軍機閣一戰便顯得非常重要,一是這本就是在天皇面前約定之戰不得不打,在劍聖方面,這也是他想驗證劍道之戰,而最重要的是由劍聖跟拳皇一戰,成功牽制拳皇入神風營的可能。
因為依良峰貞義所說,要將劍聖跟拳皇的戰鬥無限期延長,這表面看來是岩堂方面不願就敗,但其實重要的用意是在阻止拳皇入神風營。其實一開始良峰貞義找上劍聖作岩堂為代表,就已經做好打算,如果劍聖贏了,那當然是最好的事情,拳聖登不上神風營大將之位,而以劍聖的性格必然不可能留下來,到時良峰貞義還可以再推舉其他人;而就算像劇情一樣,劍聖打到一半就走,良峰貞義可以要求兩者定要分出勝負才行;再就算最糟糕的狀況,劍聖被打敗了,之前拳皇殺神風營的伊藤少將的事,也會成為拳皇的絆腳石,別說到時神風營上下絕對不會服氣拳皇,相信真田龍政跟良峰貞義也還有其他方法阻止拳皇登上神風營大將之位。
在這個計謀裡,除了真田龍政跟良峰貞義的合作無間,跟利用岩堂勢力拖延拳皇入神風營外,良峰貞義對於劍聖的了解也是很重要的事情,會提出劍聖跟拳皇定要分勝負,多少應該也是猜測出,劍聖會因為東瀛無人可證劍道而遠走的狀況吧,既然劍聖已走,拳皇自然無法達成條件,比較讓人遺憾的是,無緣看到真田龍政是如何處理拳聖,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神風營大將由服部暫代,拳皇想要從黑暗爬起,恐怕不是那麼簡單了。
岩堂將軍的勢力,依照軍神捲軸上所寫的遺言,落入良峰貞義之手,良峰貞義與真田龍政各居太政大臣跟太宰之位,東瀛政權就此安定下來,倆人一同坐看雪落,東瀛線到此也做了結束。
在東瀛線與中原線雙主線時期,東瀛線無論在權謀鬥智跟人物性格的描寫都有其優越之處,前期主要是在鬼之瞳的爭奪,莫召奴跟太歲的恩怨,神無月與莫召奴還有草一色的情誼,八山柱之戰一頁書跟軍神的無奈,就算是一個強者也沒有選擇的權力,而在八山柱之戰後,東瀛局勢打轉在岩堂將軍,真田龍政跟良峰貞義之上,為了大局良峰貞義不得以的分離,那櫻花樹下的璀璨不知感動多少人,岩堂將軍跟真田龍政的權鬥,在良峰貞義與真田龍政的合作,跟岩堂將軍跟拳皇的互相牽制下,成功的以最少的犧牲換取政權的轉移,總結東瀛線的劇情,只能用精采絕倫來形容。
最後感謝看到這邊的朋友們QQ,你們真是太偉大了。
- Jul 30 Wed 2008 06:14
東瀛線整理報告。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