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金閣寺。
作者:三島由紀夫。
譯者:唐月梅。
出版社: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2003年九月初版三刷。

內容大意(來自於書後):

一個天生口吃的青年僧侶,在自我封閉的世界中苦受著生理缺陷、美的憧憬和戰敗意識的交迫糾纏,終而用火焚燒了金閣寺,用火昇華了一切,讓金閣寺於:「毀滅後永遠存在」。

觀後心得:

本書是以一九五0年發生的火燒金閣寺為題材的新聞小說(本句來自劉黎兒導讀),作者三島由紀夫實際走訪了縱火者的故鄉,採訪了關於縱火者的一切,進而寫出了這一本金閣寺,不過這本金閣寺應該是在縱火者的殼下包著三島由紀夫的靈魂,如果要為本書提個要點的話,那應該就是「美」了吧,金閣寺的美貫穿了全書,而金閣寺所隱喻的美,可以代表著不同的事物。

金閣寺的內容,主要是在寫主角溝口從小到放火燒金閣寺,這中間的過程與心路歷程,一直寫到放火之後就結束了,讓讀者對於主角的下場有無限的幻想,但是重點似乎也只需要寫到這就夠了。在金閣寺中是可以看到三島由紀夫的身影的,在某方面來講三島由紀夫就是主角。

金閣寺的美一直存在溝口的心裡,一開始溝口是從父親那裡聽到了金閣寺的事情,腦中不停著幻想著金閣寺的美,後來溝口與父親實際到過金閣寺,這才發現真實的金閣寺與自己想像的不同,而是很醜陋而殘破的,但很快的溝口透過了心靈把金閣寺又昇華成無比的美,甚至勝過自己的想像,但後來金閣寺的美慢慢成為壓迫的力量,日本的戰敗讓金閣寺的美穩固的似乎可以持續到永遠(在戰亂時溝口曾經希望金閣寺被燒毀),溝口對於未來的不確定,對於自身的殘缺(口吃),和跟師父的交惡,金閣寺永恆的美,最後溝口決定要燒掉金閣寺,燒掉壓迫他的陰影。

從想像到真實,然後結合真實的想像,想像的破滅、現實,到最後燒掉金閣寺,似乎可以從溝口對於金閣寺的想法裡,知道溝口對於自己心理的分析,以當時時代加上三島由紀夫的生平來講,金閣寺可以代表日本的戰敗之前與之後的不同,代表著主角在面對自己人生的想法,如果真要說那應該是種虛無而看不清方向的感覺吧。

在金閣寺裡有兩個重要的人物,一個是鶴川,另一個是柏木,兩個都是溝口的同學,鶴川代表著光明面吧,但是卻為了不容於家人的戀情而死,而柏木應該是代表黑暗面,在某部分來講跟溝口類似,兩個人的對話,感覺滿像是在表述三島由紀夫的一些想法,實際上三島由紀夫一直以來都對於自己的肉體方面有些不太滿意。


因為種種原因,是故就先打到這裡了,有機會在再繼續寫完,待續(?)。2007/6/2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mo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